不争是最大的争

中国人拉长时间看问题的方式很有辩证的眼光,比如在争与让的问题上,就认为不争是最大的争。

为什么不争是最大的争?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你跟人做生意能挣10块钱,砍砍价最后能挣到15块钱,结果人家觉得你这个人矫情,以后不来找你。如果你不砍价,很爽快,过两天他可能还会来找你,因为他觉得你痛快,如此一来,形成长期合作,远比一锤子买卖挣15块钱要划算得多。

这一让一争之间结果迥然不同,因为体现的是一种对人的尊重。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充分估量对方的成本,让一让,就是承认别人的劳动、奋斗、思考、学习的价值,你只是高看自己的成本就会轻视别人,在中国叫不给别人面子。鲁迅说:“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。”不给人面子,伤到了他的精神纲领,就很难用是非来衡量了。而充分地尊重别人,在中国文化里是给别人很多面子,给了面子,按照鲁迅的说法就抓住了辫子,所有事情迎刃而解。降低自己抬高别人,这是中国文化一整套处理事情的方法。

不争是最大的争,这句话的另一层深意则是:所谓的不争是不针锋相对地争,不争左而争右,不争上而争下,不争今而争明,跟别人错开,人取我予,人予我取。看起来很笨,但如果拉长了时间来看,事情就完全不同了。还以做生意为例,当所有人都争着去做一件事的时候,再肥的肉也没什么油水可捞了,这时候的争是愚蠢的,因为竞争太大。相反,你在谁也看不上眼的领域每天倒腾一点,虽然很艰难、很慢,但你竞争对手少,而且慢慢他们也都退出了,这样十几年二十年下来,你成功的机会几乎是百分之百。这正是不争的智慧所在。

此外,这种不争,除了避其锋芒外,还体现了一种胸怀、一种自信。人争都是不自信,怕别人拿走;对未来充满信心和追求才让,你想拿就拿,反正我有的是。

相关阅读

【人生感悟课外阅读】当你的世界出现沙漠

在地质学上,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,即大油田多半隐藏在大沙漠下面。通常认为,具有1亿吨可采油量的油田即可称为世界级大油田,目前,全世界已探明的324个世界级大油田中,有108个在大沙漠中,而且,排名世界前10位的超大油田就有7个在沙漠地区。

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?沙漠和油田到底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?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,终于得出了结论。

通过卫星遥感探测技术,地质学家发现,在大型油田的地表会出现很稀薄的烃类云雾。这些烃类云雾,很显然就是由地下的大油田慢慢挥发出来的。众所周知,烃类分子的环境不适合任何生物生长,没有了生物,土壤自然会慢慢沙化。这就是大油田上方会出现大沙漠的原因。

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,看似两种毫不相干的东西,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必然联系。

所以,当我们的世界出现沙漠时,先不要抱怨上天的不公,或许,在这片沙漠下面,正隐藏着一个丰富的油田,等着我们去开采。

阅读全文

隐藏本篇内容

【哲理故事课外阅读】报答与奖赏

一只羚羊在逃命时,脚上扎了一枚钉子,它想了许多办法,都没有把它弄掉。同伴都为他担心,因为像它这样,说不定明天就会成为狮子的午餐。为了不至于失去一位好伙伴,它们打算向草原上的其他朋友求救,于是挂出牌子,说谁能帮着拔出钉子,必定好好报答。

一天,一只飞向南方越冬的白鹤看到牌子,停了下来,它走近那只羚羊,然后用它又尖又长的嘴夹住钉子,一使劲拔了出来。羚羊们万分感激它。为了表达谢意,它们把它领到一个鱼虾最多的水塘边。白鹤饱饱地吃了一顿,带着它们的祝福继续向南飞。快离开大草原时,它决定休整一下,就在它准备找个地方落脚时,发现一头狮子,这头狮子正躺在一块石头上,周围狐狸、豺狗和众多的小鸟。原来这头狮子在吃一头羚羊时,被骨头卡住了喉咙,它非常难受,正向草原上的鸟兽发布告示 —— 谁能把那块骨头弄出来,则重赏。白鹤从空中落到地上,摇摇自己的长脖子,心想,我的脖子这么长,肯定可以帮它这个忙,于是走近狮子,把脖子伸进它的嘴里,眨眼工夫,把骨头衔了出来。狮子非常满意,大吼一声,跳下石头,先抓了一只狐狸吞了下去。狮子回来,白鹤问:“狮子先生,我的奖赏呢?”狮子一听,大为生气,说:“你难道没得到奖赏吗?把头伸进我的嘴里,能活着出来,就是奖赏。”

白鹤

在善良的人那里,我们常获得羚羊式的报答;而在强权的社会,我们常获得狮子式的奖赏。

阅读全文

隐藏本篇内容

【人生感悟课外阅读】狡猾是一种冒险,狡猾的后果

现代的动物学家们经过分析得出结论 —— 动物们不但有习性,而且有种类性格。野牛就是种类性格非常高傲的动物,用形容人的词来比喻它们就是“刚愎自用”。动物不能做违反自己性格的事,而人却可以。现代的动物学家们认为,野牛之所以绝不践踏或接触死尸,是因为它们的“心理卫生”习惯。它们极其厌恶死了的东西,视死物为肮脏透顶的东西,唯恐那肮脏玷污了它们的蹄和角。它们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发挥武器的威力 —— 发情期与同类争夺配偶的时候和与狮子相遇的时候。它们的“回马枪”可算作一种狡猾。但动物们再狡猾,也料想不到狡猾的人为了谋杀它,宁肯佯装成被它认为肮脏透顶的“死尸”……

一种以潮湿的岩洞为居穴的巨蟒,喜吞尸体,尤喜吞人的尸体。人若想猎到这种巨大的蟒,就佯装成一具尸体,往自己身上涂遍油膏,直挺挺地躺在洞口,油膏散发出特别的香味儿,蟒蛇一闻到就爬出洞了……

我少年时曾读过一篇印度小说。某天夜里,一个少年持一柄锋利的尖刀,趁天黑仰卧在蟒的洞穴口,身上涂遍了那种油膏。他涂得非常仔细,连一个脚趾都没忽略掉。天亮之时蟒发现了他,并从双脚开始吞他。猎蟒者要在自己被吞了一半的时候,猝不及防地坐起来,一手掀起蟒的上颚,另一只手拿刀用全力横向一削,于是蟒的半个头,连同双眼,都会被削下来。蟒突然间受到剧烈疼痛的刺激,便会将已经吞下去的半截人体呕出来,并用身躯盲目地抽打岩石,最终力竭而亡。但是如果力度稍欠,蟒眼仍能看到,那么它就会带着上当受骗的极度愤怒,与人同归于尽……

不幸就发生在那少年的身体快被吞进一半之际 —— 有一只小蚂蚁钻入了少年的鼻孔,那是靠意志力所无法忍耐的。少年终于忍不住打了个喷嚏,结果可想而知……

狡猾往往是弱类被生存环境逼迫出来的心计,而人却不同。人将狡猾的能力用以对付自己的同类,显然是在人比一切动物都强大了之后。当一切动物都不能再威胁人类生存的时候,一部分人类便成了另一部分人类的敌人。

在一部分人对付另一部分人、成千上万的人对付成千上万的人的情况下,人类就更狡猾了。于是心计变成了诡计。

一个人过于狡猾,就怎么样也不能成为一个可爱可敬之人了。对于处在同一人文环境中的其他人,将注定是危险的;对于有他或她存在的那一人文环境,将注定是有害的。因为狡猾是一种无形的武器。因其无形,拥有这一武器的人,总是会为了达到这样或那样的目的,一而再、再而三地使用它,直到为自己的狡猾付出惨重的代价。但那时,他人及周边的人文环境,已被伤害得很严重了。

一个人过于狡猾,无论他或她多么有学识,受过多么高的教育,身上总难免留有土著人的痕迹,也就是我们的祖先们未开化时的那些行为痕迹。现代人类即使对付动物们,也大抵不采取我们祖先们那种又狡猾又冒险的古老方法了。狡猾实在是人类性格的退化,使人类降低到仅仅比动物的智商高级一点点的阶段。比如吉尔伯特岛人用啃咬的方式猎杀章鱼,是否狡猾得带有了动物性呢?

人啊,为了让我们自己不承担狡猾的后果、不为过分的狡猾付出代价,还是不要冒狡猾这一种险吧。试着做一个不那么狡猾的人,也许会感到活得并不差劲儿。

阅读全文

隐藏本篇内容

【哲理故事课外阅读】使自己成为珍珠

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,毕业以后屡次碰壁,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,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,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。多次的碰壁,让他伤心而绝望,他感到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“千里马”。

千里马

痛苦绝望之下,有一天,他来到大海边,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。

在他正要自杀的时候,正好有一位老人从附近走过,看见了他,并且救了他。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,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,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……

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,让年轻人看了看,然后就随便地扔在了地上,对年轻人说:“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。”

“这根本不可能!”年轻人说。

老人没有说话,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,也是随便地扔在了地上,然后对年轻人说:“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?”

珍珠

“当然可以!”

“那你就应该明白是为什么了吧?你应该知道,现在你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,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。如果要别人承认,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才行。”年轻人蹙眉低首,一时无语。

阅读全文

隐藏本篇内容

【哲理故事课外阅读】锁在一起的公主和奴隶

一位公主决心嫁给一个奴隶,无论国王怎么劝说,都无法改变公主的心意。国王的谋士也不知道如何是好。最后,一个聪明人来到宫廷。听完国王的苦恼后,他说:“陛下禁止公主出嫁,那是不明智的,她只会怨恨您,而且会愈加被那个奴隶所吸引。”

“快告诉我怎么办吧!”国王大呼。聪明人提出一个计划。

国王非常怀疑,可还是决定尝试一番。他叫来公主,对她说:“你会和心上人一起被锁在一间小屋子里,过上三十个昼夜。如果最后你依然决定嫁给他,我就答应你。”

公主喜出望外,拥抱了国王,欣然同意接受测试。刚开始,这对恋人相处甚欢。然而,不久,他们就彼此厌倦了。一周还没到,公主就渴望有其他人来陪她,心上人的一言一行都会触怒她。两周后,她对这个人已经厌烦透顶,开始尖叫着捶打房门,想快点离开他。最后,她被放出来时,感激涕零地抱住国王,感谢国王把她从讨厌鬼身边解救出来。

阅读全文

隐藏本篇内容

提示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