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的意义

有个游客在沙漠里走着,忽然后面出现了一群饿狼,追着他要群起而噬。他大吃一惊,拼命狂奔。就在饿狼快追上他时,他见到前面有口井,一口未知的井,便不顾一切跳了进去。哪料井里不但没有水,还有很多毒蛇,见到有食物送上门来,正昂首吐舌,热切地引颈以待。

他大惊失色下,胡乱伸手想抓点什么可以救命的东西,想不到竟天从人愿,他抓到了一棵在井中间横伸出来的小树,把他稳在半空中。

这时,上有饿狼,下有毒蛇,不过他虽陷身在进退两难的绝境,但暂时是安全的。

就在他松了一口气的时刻,奇怪的异响传入他的耳中。他骇然循声望去,魂飞魄散地发现有一群大老鼠正以尖利的牙齿啃着树根,这救命的树已疲惫不支了。就在这生死一瞬间,他看到眼前的树叶上有一滴蜜糖。于是他忘记了上面的饿狼,下面的毒蛇,也忘了快要给老鼠啃断的小树,闭上眼睛,伸出舌头,全心全意去舐尝那滴蜜糖。

此时此刻,对他来说,那滴蜜糖就是生命的意义。

相关阅读

【哲理故事课外阅读】让弱者同情你

1998年,柴静辞了电台主持的工作来到北京。那时她还不是央视的名记,她正处于失业中,每天逛图书馆,希望在报刊中找到一两条招聘记者的信息。

有一天,柴静捡到了一本很破旧的杂志,但封面的照片和故事吸引了她的目光。

一个女孩从背后搂着一个赤裸上身的男子的照片 —— 那是海南的一个16岁的妓女。记者拍了她去村公所堕胎,听客人讲人生,发高烧,挣钱养男友……最后一张。是她赤着身体,躺在月光下沉睡。一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灵魂由此泄露 —— 这是影像的力量,柴静用心记住了摄影记者的名字赵铁林,然后给杂志社打电话,愿意做一个免费记者,条件是和赵铁林合作采访一次。

柴静

这么好的条件。杂志社当然愿意。第二天,柴静跟着赵铁林去拍孤独症儿童的题材。治疗中心的孩子们沉默,目光暗淡。赵铁林拿着相机在旁边接着快门。柴静发现,一个母亲为了孩子治病,白天就一直在医院里,于是她走上去问:“我能不能采访你?”

这位母亲拒绝了:“这是我不愿意和任何人谈的一部分。”态度非常坚决。

柴静一点办法都没有,而赵铁林准备离开。看到柴静无助的目光,忍不住转身说了一句:“你想采访弱者,就要让弱者同情你。”

看见柴静依然不明白的神色,他扑了一句:“当初我拍那小姐,是因为我比她们还穷,我连吃饭的钱都没有,她们可怜我,让我拍,拍完了,她们请我吃饭。”

然后赵铁林把柴静丢那儿走了。

夜色慢慢地降下来。柴静依然不知道怎么办。只好跟着那对母子从治疗中心回家。人家进屋了,柴静只好孤零零地站在院子里。那是夏天。孩子的母亲开始做饭,进进出出,应该看得到柴静,但就是没有答理她。

吃完饭,小孩先跑出来玩。孩子很小。没有注意到台阶的跨度。脚步踉跄了一下,差点摔倒,柴静在旁边看到了赶紧扶住他,带他在院子里一起玩。

过了一会儿。孩子母亲出来了,牵着一条大狗要去散步,并喊住快灰心了的柴静:“你来吗?”在散步的一段路程里,柴静采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。

十多年过去了,柴静依然在新闻界摸爬滚打。名气越来越大,但她永远不会忘记赵铁林给她从业生涯中上的第一课 —— 让弱者同情你!

我听柴静讲起这段往事。是在大学的一个讲座上。那段时间,正值美国2008年选,两位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为一个水管工乔争得火热。在我们看来。一个普通的水管工人是一个多么微不足道的角色,但两位总统候选人谁也不敢小视这个角色,甚至需要这个水管工的同情,来决定未来牌局的胜负。

在很多人的逻辑中,弱者是可以践踏的,是用来同情施舍的,但没有想到,有时候我们更需要的是来自弱者的同情和帮助。

阅读全文

隐藏本篇内容

【哲理故事课外阅读】使自己成为珍珠

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年轻人,毕业以后屡次碰壁,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,他觉得自己怀才不遇,对社会感到非常失望。多次的碰壁,让他伤心而绝望,他感到没有伯乐来赏识他这匹“千里马”。

千里马

痛苦绝望之下,有一天,他来到大海边,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。

在他正要自杀的时候,正好有一位老人从附近走过,看见了他,并且救了他。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,他说自己得不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,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他……

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,让年轻人看了看,然后就随便地扔在了地上,对年轻人说:“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。”

“这根本不可能!”年轻人说。

老人没有说话,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,也是随便地扔在了地上,然后对年轻人说:“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?”

珍珠

“当然可以!”

“那你就应该明白是为什么了吧?你应该知道,现在你自己还不是一颗珍珠,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。如果要别人承认,那你就要想办法使自己成为一颗珍珠才行。”年轻人蹙眉低首,一时无语。

阅读全文

隐藏本篇内容

【人生感悟课外阅读】两位作家

有一位女作家被邀请参加笔会,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匈牙利年轻的男作家。

女作家衣着简朴,沉默寡言,态度谦虚。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,以为她只是一个不入流的作家而已。

于是,他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。

“请问小姐,你是专业作家吗?”“是的,先生。”

“那么,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呢,能否让我拜读一二部。”

“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,谈不上什么大作。”

男作家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。他说:“你也是写小说的,那么我们算是同行了,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。请问你出版了几部?”

“我只写了一部。”

男作家有些鄙夷,问:“噢,你只写了一部小说。那能否告诉我这部小说叫什么名字?”

“《飘》。”女作家平静地说。那位狂妄的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。

女作家名叫玛格丽特·米切尔,她的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。现在,我们都知道她的名字,但这则典故中那位自称出版339部小说的作家,已经无从查考了。

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,人们就会记着你,一辈子如果干了许多可有可无的事,对于生命而言,只不过是在原地转圈而已。

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

阅读全文

隐藏本篇内容

【人生感悟课外阅读】抱恨终生的决定

30年前,两个人都有入伍参军的机会,体检结束后,其中一个人决定放弃参军。

地方政府同意了他的要求。父母年迈,没有他,父母的生活就会有问题。

这样的决定,合情合理。现在,他却认为这是一个令自己抱恨终生的决定。

当年入伍的那个人,现在,军衔已至上校。15年前,转业到地方,先后担任过建设局局长、副县长。

而他,只是一个农民,每天在田间劳作,心里盘算着一年的收成。

副县长有时回乡,坐着黑色的小车,陪同的人员就有一大帮。每当这个时候,他就会对孙子说:“你爷爷当年要是不照顾你的曾祖父母,也是那样大的官。”

他为这事郁郁寡欢,逢人便会说起。

后来,副县长从领导岗位退下来,回到老家。原先的那幢平房倒了,他建了两间。每天早睡早起,有时候,也在自留地上种一些瓜果蔬菜。

有一天,他和副县长在田头相遇,副县长说:“长根啊,我真羡慕你,要是当年我选择不参军,多好啊。”

他站起来,说:“哎呀,你怎么会这样想呢?”

副县长叹了一口气,说:“母亲去世时,我正在部队,父亲生怕影响我的情绪没有告诉我。父亲去世时,我身在他乡,又被公务拖累,也没有给他老人家送终。长根啊,当年的那个决定,真是让我抱恨终生啊。”

他愣在那儿,看着副县长一头白发,感慨万千。

阅读全文

隐藏本篇内容

【人生感悟课外阅读】争与不争

争与不争,是两种生活态度,也是人生各个阶段的不同标志。虽然因人心性而异,却往往会随着人生脚步出现殊途同归的结果。

少年人爱争,吃饭时争美食,学习时争第一,一道题会争得忘记错对,一句话会争得面红耳赤。争来争去,多半偏离了争的初衷,从一个话题偏离到另一个话题。少年心性就是如此,在乎的不是争的结果,而是争的过程。而就在争的过程中,少年心性得到了磨砺,成长也就在无处不在的“争”之中,得以拔节生长。

青年人更爱争,叛逆期的标志就是无休止、甚至无道理的争,无关对错与是非,似乎是别人认可的,他就总要反对;别人反对的,他就总会认可。尽管每一个人都似乎把结果看得无比重要,但青年人的争往往是一种无疾而终的“争”,结果无论如何都可以很快被接受,因为青年人看重的永远是下一个要争的事物。

中年人的“争”少了火药味,却多了危险性。这是种无声无息的争,却也是最注重结果的争。争的过程变得不再重要,因为它都是为结果服务的。经历过现实的重重考验,中年人心性渐渐平和,目的性更加明确,对于“争”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。虽然仍是喜欢争,却不再怒其不争,而是为这争赋予了更多的智慧。此时的“争”,其实就是一个人一生成就高低的关键。

及至垂垂老矣,“争”的心便彻底淡了。此时,“不争”渐渐浮出水面,对人对物都变得平和淡定,能接受一切是非,也能包容一切对错。此时,人的一生已走过大半,行走过万水千山,历经红尘沧桑,也终于明白了“不争”也是一种“争”。因为不争,所以才争来了平静平安;因为不争,所以才争来了辽远深邃;因为不争,在争中失去的一切都会再次得到,在争中曾得到的一切也会迸发出不一样的光彩。

不争,或许是一种“争”的升华。又或许,只有明白了这一点,人生才能真正拥有一种隽永而美满的幸福。

阅读全文

隐藏本篇内容

提示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