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不赢就跑

一个年轻人被一个比他强壮的人欺负后,伤心地跑到他的爷爷那里去求助。

他问爷爷:“要是别人想要打我时,我该怎么办呢?”

“不用怕,孩子”,爷爷说:“你应该毅然地脱下你的外衣,一面用你坚定的眼神注视着他的眼睛,然后慢慢卷起你的袖子。记住,一定要紧紧盯住他的眼睛,不能害怕。”

“那然后我再怎么办呢?”年轻人接着问。

“如果这个时候,他还不走的话,那你赶紧掉头就跑吧。”

前进需要勇气,后退更需要智慧。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新的头脑,冲动和鲁莽只会使你更加后悔。

相关阅读

【人生感悟课外阅读】争与不争

争与不争,是两种生活态度,也是人生各个阶段的不同标志。虽然因人心性而异,却往往会随着人生脚步出现殊途同归的结果。

少年人爱争,吃饭时争美食,学习时争第一,一道题会争得忘记错对,一句话会争得面红耳赤。争来争去,多半偏离了争的初衷,从一个话题偏离到另一个话题。少年心性就是如此,在乎的不是争的结果,而是争的过程。而就在争的过程中,少年心性得到了磨砺,成长也就在无处不在的“争”之中,得以拔节生长。

青年人更爱争,叛逆期的标志就是无休止、甚至无道理的争,无关对错与是非,似乎是别人认可的,他就总要反对;别人反对的,他就总会认可。尽管每一个人都似乎把结果看得无比重要,但青年人的争往往是一种无疾而终的“争”,结果无论如何都可以很快被接受,因为青年人看重的永远是下一个要争的事物。

中年人的“争”少了火药味,却多了危险性。这是种无声无息的争,却也是最注重结果的争。争的过程变得不再重要,因为它都是为结果服务的。经历过现实的重重考验,中年人心性渐渐平和,目的性更加明确,对于“争”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。虽然仍是喜欢争,却不再怒其不争,而是为这争赋予了更多的智慧。此时的“争”,其实就是一个人一生成就高低的关键。

及至垂垂老矣,“争”的心便彻底淡了。此时,“不争”渐渐浮出水面,对人对物都变得平和淡定,能接受一切是非,也能包容一切对错。此时,人的一生已走过大半,行走过万水千山,历经红尘沧桑,也终于明白了“不争”也是一种“争”。因为不争,所以才争来了平静平安;因为不争,所以才争来了辽远深邃;因为不争,在争中失去的一切都会再次得到,在争中曾得到的一切也会迸发出不一样的光彩。

不争,或许是一种“争”的升华。又或许,只有明白了这一点,人生才能真正拥有一种隽永而美满的幸福。

阅读全文

隐藏本篇内容

【哲理故事课外阅读】打球哲学

高尔夫怪杰尼克劳斯在他的“和我一起打球”的专栏里写道,他记得一代名将黑根说过,他一旦事先心知自己一局会打出6个坏球,那么真打出了坏球之后就不以为意了。

尼克劳斯评论道:“事先承认不论哪一局球你无可避免地会犯错误,就可以减少压力。”

难道我们不能把这个深奥的教训应用到我们和别人的关系上吗?由于我们经常和家人、朋友、同事互相影响,那就像在人生舞台上打球一样。好球能增进基于爱情、尊敬和谅解之间的关系;打了坏球,我们一定要想到不时会打坏球,不要苛责自己,重要的是要不断努力打出好球。

当然,我们也要让别人打6个坏球。下次如果有人向我们打一个坏球,我们应该有容人的雅量,认为那是他的“6个坏球”中的一个。

阅读全文

隐藏本篇内容

【哲理故事课外阅读】孔子的识人哲学

一天,孔子出游,途中他的马儿偷吃了农夫的庄稼。

农人很生气,捉住了马儿并把它关了起来。子贡知道后,就去恳求农人放了马儿,但任凭他好话说尽,低声下气,农人却理都不理。

孔子说:“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,就好比请野兽享用太牢(祭祀时所用的牛、猪、羊三牲,是最丰盛的牺牲),请飞鸟聆听九韶(古乐名,相传为夏禹所作,使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优美音乐)一样。这是我的不对,并非农人的过错。”于是命马夫前去。

马夫见了农人便说:“你从未离家到东海之滨耕作,我也不曾到过南方来,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个模样,马儿怎知那是你的庄稼不该偷吃呢?”

农人听了,觉得很有道理,就把马儿还给了马夫。

有人听说了这件事,便来问孔子,既然你早知此事非子贡之力所能解决,为何不直接派马夫去呢?

孔子笑道:“我若不让子贡去,他必定心中不服,如今不但子贡毫无怨言,也使得马夫有了表现的机会。”

圣人能通达人情事理,所以才能人尽其才。

阅读全文

隐藏本篇内容

【人生感悟课外阅读】当你的世界出现沙漠

在地质学上,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,即大油田多半隐藏在大沙漠下面。通常认为,具有1亿吨可采油量的油田即可称为世界级大油田,目前,全世界已探明的324个世界级大油田中,有108个在大沙漠中,而且,排名世界前10位的超大油田就有7个在沙漠地区。

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?沙漠和油田到底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?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,终于得出了结论。

通过卫星遥感探测技术,地质学家发现,在大型油田的地表会出现很稀薄的烃类云雾。这些烃类云雾,很显然就是由地下的大油田慢慢挥发出来的。众所周知,烃类分子的环境不适合任何生物生长,没有了生物,土壤自然会慢慢沙化。这就是大油田上方会出现大沙漠的原因。

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,看似两种毫不相干的东西,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必然联系。

所以,当我们的世界出现沙漠时,先不要抱怨上天的不公,或许,在这片沙漠下面,正隐藏着一个丰富的油田,等着我们去开采。

阅读全文

隐藏本篇内容

【哲理故事课外阅读】愤怒是一剂良药

东汉时期,有个太守生病了,感觉到胸闷难耐,请了很多大夫来诊治都不见好转,家人只好请来了当时的名医华佗来给太守看病。

华佗来到太守的府中,既不询问病情,也不给太守号脉,只是每天在太守府里大吃大喝,享用美酒佳肴,招待的稍有不周,就怒目相向,还对太守府里的人呼来唤去,仿佛他不是来给太守医病的,而是来太守家享清福的,就这样一连十几天,却始终不提给太守开药方的事。太守一催促,他便推托说“病情复杂”需要多考虑几天。这样又过了十来天,正当太守对这个名医心生疑虑时,华佗竟不辞而别,走了。更为糟糕的是,他还留下一封信,信中把太守骂得狗血喷头,太守哪受得了这番责骂,竟然气得吐起血来。让人奇怪的是,经过华佗的这么一番折腾,太守的胸闷病也好了。

华佗

原来,华佗早就听说了太守得的胸闷的病,到了太守的府中,不用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,对太守的病早就了然于心,成竹在胸,只需用“愤怒”这幅药方激怒太守,让太守胸中郁结的闷气吐出来,自然胸闷的病就痊愈了。因此就装成个骗吃骗喝、不讲道义的江湖郎中的样子,气得太守怒火中烧、口中吐血正是华佗的一剂药方,“气太守吐血”正是治病的良药。

愤怒是一种不良的习气,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,就像是一副毒药。不过,人们常说“是药三分毒”,“毒”和“药”相连,就像一把刀的两面,只要运用恰当,愤怒这副“毒药”同时也是一剂良药,可以医治人们身上的病痛,华佗正是据此治好了太守的病。

阅读全文

隐藏本篇内容

提示信息